一月份是冬季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冷空气、寒潮侵袭后,气温可出现骤降,市民主要以室内活动为主。这一季节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晨检,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流行性感冒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部分体弱者和老年人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部分病例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
目前正值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加上以室内活动为主,接触频繁,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发病。幼托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室内做到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幼托、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出现类似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做好灭鼠、保粮、防鼠工作,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肾脏损害等。该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老鼠;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因此郊区和郊县市民做好灭鼠、保粮、防鼠工作,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的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粘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注意用气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机生命。造成人类一氧化碳中毒除煤矿作业、钢铁化学工业引起外,由相当一部分系市民不注意用气安全造成。目前本市气候处在冬季寒冷季节,人们喜室内活动,加上门窗常关闭,如一旦不注意用气安全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这一季节市民应注意用气安全,室内保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如一旦出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后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市民除注意对上述疾病预防外,在元旦期间,市民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生活要有节律,避免大吃大喝,疲劳过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复发。
健康咨询可拨打“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
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