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育 > 健康指南   

高温“烤”验 如何应对

 2013-08-02   856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高温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持续性高温,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每年夏天的热浪都会使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健康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人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避暑措施,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人体对高温的承受度
    从人对高温的反应情况来说,30℃左右是人体最佳感觉的温度。因为这是一个 最接近体表环境的温度,凉热适宜,而当气温 升至33℃以上时,则应开始注意防暑降温。
    33℃时,汗腺开始启动,在这种温度下工作2—3小时,“人体空调”——汗腺开始启动,通过涔汗散发蓄积的体温。
    35℃时,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温,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36℃时,人体“自我冷却”,一级警报温度。在这个温度中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热,进行“自我冷却”,此时一定要注意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以防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采用其他降温措施。
    38℃时,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当气温升至这个温度时,人体通过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肺部会急促“喘气”呼出热量,心跳速度随之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此时,各种降温措施、心脏药物保健及治疗等措施务必要到位。
    39℃时,这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会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40℃时,大脑顾此失彼,四级警报温度。高温已直逼生命中枢,以致人头昏眼花,站立不稳,这时人必须移到阴凉的地方或借助空调器降温。
    41℃时,危及生命的休克温度。排汗、呼吸、血液循环……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在开足马力后已接近强弩之末。特别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要高度注意。

    高温下心脏受累最大
    高温天对健康最大的威胁,除了中暑就是猝死,而且高温下心脏受累最大。
    因为人在热环境中活动时,机体为了适应散热和供氧的双重需要,要求心脏提高输出量。而当体温升高0.9℃,平均心输出量要增加60%。
    同时,机体外周血管的扩张,血流速度增加,携氧增加,对于本身不变的机体容量而言,就会“顾此失彼”,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专家表示,从诸多高温引起心脏猝死的病例来看,即便是之前全无心脏病史的人群,依旧可能在此时倒下。

    需注意热射病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
    患者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此外,患者还会出现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症状。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50%-70%。
    老年人应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首先,主动补水。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容易浓缩而导致黏稠度增高,使得发生上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要主动补水,多吃瓜果蔬菜。   
  其次,不可骤然进入冷空调房内。医生指出,降温要一步步来。如果气温骤冷,体表血管会突然大面积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他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老年朋友,如果天气太热无法忍受,可以把家里的空调温度定在25—26度左右,不要调得太低。去商场、饭店等空调制冷环境时,可自备一件衣服,以防受凉。爱吃冷饮的患者忌快速、大量地吃,以免刺激胃部血管收缩痉挛,引来“灾祸”。   
  最后,医生提醒,夏天由于血管舒张,血压会有所下降,高血压病人切忌自行减药或停药,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与发展,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上一篇:别让胸罩变“凶罩”
 
下一篇:防晒衣透气性差易引起皮肤过敏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 :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上方寺路52号  电话 : 0514-80826110
苏ICP备09026621号-5    
扫一扫关注
扬州疾控微信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9号